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黄岩试验站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7-28 浏览量:
【字体:

2023年7月5日-6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组成调研组,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开展实地调研,全面了解黄岩观测站的基础设施、数据平台、产业基地及人员队伍等建设情况和取得成效,与当地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专家及种养大户就黄岩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各观测站点技术研发与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交流。本次调研进一步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与地方联合建站、责能相适的工作新思路,中央与地方凝心聚力为推动黄岩观测站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特色化的高水平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观测试验基地目前现状

调查组实地走访了院桥水稻种植基地、南城能信生猪养殖场、黄岩蜜橘种源基地、头陀新下岙茭白种植基地、宁溪田生科田苑科创中心等观测点位。总体来看,观测站点的试验基地建设规范、设施完备、监测及时、手段先进。全区观测试验基地采用“4+5+1+1”布局建设,即建有四个观测分站、五个监测点、一个检测中心、一个数据中心。经过三年的建设,初步搭建起“观测分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能提升”的全链条技术创新转化平台。

(一)观测试验有序开展。黄岩观测试验基地(站)以东南山区—平原过渡带特色作物生态种植模式和政策制度创新为导向,针对水稻、柑橘、菱白、畜禽等黄岩区主导产业开展下列试验:

农作物绿色高效施肥技术集成。围绕浙江省“化肥定额制”限量要求,在水稻、茭白、柑橘试验区(共计1720亩)开展特色作物专用肥研发和新型肥料品种筛选,集成有机替代、肥料品种优化、施肥技术升级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出黄岩主要作物绿色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绿色防控与综合减药技术。以水稻、茭白、柑橘、杨梅试验区(共计1330亩)开展基于生态工程的水稻、茭白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综合运用绿肥还田、生态工程防控、天敌培育等技术,构建茭白、水稻、柑橘和杨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畜禽粪、秸秆等快速发酵腐熟工艺技术及装备,实现畜禽粪便、秸秆废弃物等的快速发酵与无害化处置,开展无害化产物作为土壤改良剂、覆盖物等综合利用应用试验。完善畜禽养殖场臭气治理,形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成熟模式。

(二)数据采集稳步推进。黄岩观测试验基地(站)在5个监测点位(3个种植类,2个畜禽类)定期采集气象、径流泥沙水质、土壤墒情、土壤肥力、养殖废气、病虫害监测等数据,实现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全过程监测。目前,观测试验基地已记录试验数据14条,采集畜牧生产相关检测数据1285项次,土壤气象虫情9万余次,水质监测21万项次,合计30.46万项次有效数据,形成覆盖全县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全要素动态监测网络体系。通过长期、系统定点观测和试验,获取黄岩区农业生产资料一手数据,为我国东南山区—平原过渡带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撑。

(三)平台运用不断加强。黄岩观测试验基地(站)按照“试验站—试验区—实验小区”三级布局,基于GIS实现各类试验处理、试验小区方案、试验数据等可视化展示,并与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数据平台进行实时对接。通过一站式观测试验管理,实现试验点布设、试验小区管理、试验数据查询导出、试验结果分析评价等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同时通过土壤质量长期固定观测,打造黄岩绿色生产土壤耕地本底数据中心,构建区域化肥绿色减量数字化推荐系统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监测信息系统。

(四)数据分析初步形成。黄岩观测试验基地(站)基于长期固定观测数据,围绕减肥减药、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开展试验,初步分析了试验数据,并总结了各类技术模式,为当地水稻种植大户、生猪养殖场、柑橘种植基地等提供土壤墒情监控、病虫害防控预警、农业生产指导、绿色生产示范,目前全区农业应用试验示范面积累计达3万亩以上,实现单季稻增产17.5-21.5%,茭白增产2.3%-5.6%,柑橘优质果品率提高20%、产量提高15%、节本增效30%。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黄岩区的主导产业为水稻、柑橘、茭白、畜禽、杨梅、水产等,观测试验基地(站)筛选引进南方优质茭白、水稻新品种,开展构建基于生态工程的水稻、茭白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综合运用绿肥还田、生态工程防控、天敌培育等技术,构建茭白、水稻、柑橘和杨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长期、系统的定点观测核试验,获取黄岩区农业生产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为黄岩区的主导产业提供服务。

二是结合黄岩办站特色探索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新路径。浙江省农科院环土所和畜牧所负责指导黄岩试验站开展土壤质量、畜禽养殖观测试验站点的建设所需软硬件设备选型与采购以及观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与上报等。黄岩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基地、合作主体确定、试验工作协调和需求反馈等,完成从“实验室”到“试验田”的环节。同时,深入基层农户开展新型技术推广,与黄岩区种粮大户合作,开展从“试验田”到“大田”的技术检验修正过程,充分利用观测试验基地(站)中试车间的功能。

三是依托科研单位技术优势建立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黄岩观测试验基地(站)实行“双站长”负责制,由黄岩区分管区长和浙江省农科院分管院长全面负责试验站的各项研究、示范和监测工作。粮油、蔬菜、水果、畜牧4个分站分别明确了兼职人员3-5名,5个定位试验站分别安排了1-2名专职人员,并由浙江省农科院环土所、作核所、农发所、数农所、畜牧所、水生所、柑橘所等各专业专家提供技术支撑,保证黄岩站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保障持续开展科研观测的试验用地依然不足。黄岩观测试验基地以头陀镇新下岙村良军茭白(220亩)、院桥镇水家洋片水稻(1000亩)、澄江街道山头舟村柑橘(100亩)、院桥镇苏楼村罗幔杨梅(10亩)等作为千多亩试验基地。但所有试验用地为村集体所有,黄岩区农业农村局长期租赁,具有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但缺乏核心的实验用地,不利于长期固定观测试验开展。

二是用于多品种多功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建立。数据采集是观测试验站建设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开展数据分析和转化应用。目前粮油、蔬菜、水果、畜牧4个观测试验站所配备的设备完全统一、监测数据和指标完全一致。无法形成多品种多功能技术评价体系,对后期形成符合黄岩生态类型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和典型范例提升了难度。

三是缺乏高水平技术型专业人才是面临的现实困境。目前黄岩观测试验基地(站)已引进3名硕士研究生,但观测试验基地(站)缺乏对专业人才技能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对岗位职责还不清晰,工作推进缓慢,影响观测试验基地(站)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一是监测点设施设备配置基本满足要求,但未根据不同试验差异化配置设备。黄岩观测试验基地(站)在水稻、茭白、柑橘等监测分站配备了农业气象、土壤墒情、虫情等监测仪器设备70余台(套),基本满足试验观测要求的常规项目分析。但分站间所配备的设备相同,未能根据不同试验差异化配置设备。

二是检测和数据中心缺乏部分设备,不能支撑开展全面的检测。根据观测试验基地(站)建设方案要求,围绕作物生长过程、农兽药残留等开展绿色技术试验。检测和数据中心配备了植物冠层分析仪等常规便携式仪器,但尚不具备日常实验分析需求,目前场地条件还需改造、检测仪器设备还缺乏。

三是蜜橘科创中心设备未充分整合,影响资源高效使用。浙大田苑蜜橘科创中心配备有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用于痕量无机元素和同位素的原位分布成像等,但这些设备未充分整合到观测试验基地(站)内,影响资源的高效使用。

五、政策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的高效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管理。整合一批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等职能部门,保持观测试验基地独立管理和运行,提高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完善观测试验站的人才管理制度、引进培训制度,创新人才队伍激励机制,组建专业型、实用型的人才队伍,建立研究机构和返乡创业农民的实训基地。建立动态生态网络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全面共享,提升观测信息服务能力,完善数据管理平台统计分析功能。

二是建立稳定的资金与人才保障机制。夯实资金和人才两大支柱。一方面强化资金保障,统一设立绿色农业发展专项经费,将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确定适当的比例和增长幅度,保证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切实保障观测试验站的日常维护经费。另一方面重视人才培养,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发挥基地青年人才的“能动性”,激发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使命感”,对乡村基层事业的“归属感”。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出台鼓励科技落地政策,助推科技成果转换,深挖合作潜能,实现互利共赢,打造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

三是建立农业绿色技术推广激励制度。完善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奖励制度,设立技术推广专项基金,调动广大农业技术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以补贴或奖励形式增强种养大户的参与性、积极性,发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针对不同生产经营主体,制定差异化补偿政策,以农业绿色技术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评价为依据,以激活多主体参与绿色生产积极性为目标,对主动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农户、种植大户及农业合作组织提供合理的补贴,对支持农业绿色成果转化的基地及企业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

四是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国家级样板站。提升观测试验站的业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共性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针对试验对象的“个性化”观测方案,挖掘监测数据的关键信息,集成专家知识与模型算法,服务区域农业绿色技术发展。提升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能力,以满足参数检验修正及模式示范推广为研发目标,建成技术产品的中试车间和“孵化器”。一方面为黄岩农业主导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建设成为新阶段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的典型样板。

调研组成员:刘北桦、钱建平、周颖、李思涵、林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