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中国农大古生村 “科技小院” 守护一湖清波 富裕一方百姓
1月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朝闻天下》在《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栏目以《中国农大古生村 “科技小院” 守护一湖清波 富裕一方百姓》为题,报道科技小院师生驻扎云南大理古生村帮助当地农业绿色发展的事迹,本条新闻由党委宣传部、资源与环境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
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洱海流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在洱海边的古生村,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地方院校建起了首个探索流域农业绿色转型模式的科技小院,如今,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一场创新洱海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实践正在开启。
云南大理古生村,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是一个人口1800多人的白族传统古村落。在古生村科技小院,一场二十大精神分享会正在进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和村民一起就“农村绿色发展”谈感想、出对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福锁: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倡导绿色消费。实际上,我们生产生活绿色了,也就是真正贯彻落实了二十大精神。
其实,像这样的交流讨论,在古生村几乎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从2022年2月开始,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就驻扎在这里,成立了这家科技小院,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解决他们的问题。宣讲会一结束,村民何利成就拉住科技小院的师生,想详细了解一下富硒油菜薹的新品种。
经过实地观摩和科技小院师生仔细的讲解,何利成对富硒油菜薹新品种有了更大的信心。他的合作社管理着村里580亩土地,上一季水稻种植,在科技小院师生的技术指导下,每亩实现了近1600元的增收。
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 何利成:有这么强大的团队来为我们技术上把关,我们很有信心既能保护到洱海,又能生产出高质高效的农产品。
在一片片实验田里,从油菜、水稻、玉米,到草莓、莴笋、蚕豆,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已经开展了多项种植实验。这样的尝试,主要是想探索出适合古生村发展的绿色高质高值的种植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金可默:古生村之前的种植方式是管理比较粗放、经济效益也比较低。我们来到这边,通过这样的一个对比的组合,做了很多的处理。比如现在把富硒油菜薹引进来,它的每亩地最高产值预计接近2万元,希望把这个技术也在整个洱海流域大面积推广。
为了打造洱海保护、农业增值与农民增收协同共赢模式,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师生们还同步开展着水质和水量的连续监测,今年以来,他们进行的常规监测就达90多次,水样采集就有3200份。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申其昆:在古生片区划定了一个六纵七横的监测网,21个水质监测点。拿到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告诉农田这边不能排出多少污染物,等于说给农田设置一个卡口,在这个卡口下进行绿色发展。
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 杨金鱼:在新的一年,把工作室做好,把村里面闲得那些妇女也带动一部分。
新的一年,杨金鱼正满怀希望,期待工作室红红火火;何利成也带领合作社的乡亲,对未来充满信心,干劲十足;新的一年,洱海边的古生村正充满活力,在科技小院师生的助力下,向乡村振兴快步迈进。
(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郭峰 刀志楠 宋东东 大理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