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江西省丰城市副市长鲁毅:建好观测试验站,激活农业绿色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在6月7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产业大会上,江西省丰城市围绕如何建好国家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站作主旨报告。会后,记者就观测试验站建设进展情况采访了丰城市副市长鲁毅。
记者:我们了解,2019年丰城启动了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站建设。请问目前观测试验站建设进展如何?
鲁毅:丰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观测试验站建设,在资金、设备设施、人员编制上都给与了强力保障。
人员编制上,我们已经明确了试验站是一个副科级的事业单位,由我本人担任观测试验站站长,市农业农村局长担任副站长,另外有一名副局长作为专职副站长。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下放编制15个,从市农业农村局内设股室及下属单位抽调10人,通过人才引进5名相关专业研究生。
在资金保障上,三年建设期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安排专项经费1854万元,市本级累计配套487万元,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65万元保障观测试验站稳定运转。
现在已经建成了一个2350平方米的固定站房,站房内设施完善,是一个集分析测试、成果展示、交流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绿色发展研究展示中心,配备有能够满足农作物生物指标监测的气相液相仪、凯式固氮仪等仪器设备63台,自动监测系统23套,能够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同时,我们已建成80个固定观测点,其中有10个固定观测点,这些点位基本上把丰城规模比较大、市场比较好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全部纳入到长期观测中。试验站在2020年建成开始运行,目前运行良好。在管理上实现了定期运维,定期调度数据,目前已经收集了19.9万条数据,并可和农业农村部实现双向信息互传。
记者:请问丰城观测试验站是如何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撑的?有哪些成果转化落地?
鲁毅:我们依托观测试验站建设,全方位探索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全过程固碳减排等多种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发展多种农业绿色新模式,有效促进绿色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快速健康发展。观测试验站建立以来,对我们的农业发展,尤其是绿色发展促进作用特别大。观测试验站激活了很多技术,比如秸秆利用技术、粪肥绿肥还田技术等等,在这些小技术的突破之下,我们把这些技术集成建立了一些比较前沿的绿色发展模式。比如“水稻+”模式就是以水稻种植为主,服务于稻鸭、稻虾、稻蛙共养的模式。以“水稻+鸭”为例,通过精确测量,我们提出一亩水稻大概可以配50只鸭子,亩均产值提高1000余元;如果条件适合,叠加养殖虾、鱼等经济价值更高的水产品,可提高1万余元。
同时,我们也探索了“养殖+”模式。丰城是全国的生猪调出大县,粪肥、沼液沼渣一直是困扰我们多年的环保难题。我们通过观测分析了粪肥的利用转化数据,投资1.6亿元建成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平台,在河西、河东区域各建设了1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推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其中,粪肥发电可实现日发电2万度,沼液用来还田、改善土壤有机质。2022年粪肥还田面积达到10.6万亩。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利用沼液还田不仅产量提高了10%左右,还降低了成本,每亩降低化肥成本超300元。一般的稻谷售价1~2元/斤,而使用绿肥的有机富硒水稻,在市场上可卖到8~20元/斤。
记者:下一步推进丰城观测试验站建设有什么新的设想?
鲁毅: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延伸拓展观测试验站功能作用。贯彻先把观测站的“人气”提上去的思路,整合资源,强化运行保障机制,把观测研究领域拓展到全市主要农业产业,强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在开展技术数据观测的基础上,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区域特色绿色发展模式的集成和标准化、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等内容开展协同攻关,将丰城观测试验站建设成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定位观测、技术研发、交流研讨、成果转化应用中心,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对观测试验站的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夯实观测站运行经费保障基础,市政府将每年配套100万元,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启蒙一批有农业科研精神的新型经营主体,在丰城的土地上撒播农业绿色发展的种子,健全以“人—物—财—研”的制度全面保障试验站的运行。
▲爱情花卉小镇绿色苗木生产新模式
此外,还要在绿色农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进行探索。以强化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引领作用为出发点,选定我市重点打造集绿色农产品展示流通、农旅休闲体验、高端花卉苗木产销、乡村振兴技术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经营主体——中国爱情花卉小镇为对象,建设全市“两品一标”农产品线下展示销售中心,以丰城市农业企业商会为依托,建设全市“两品一标”农产品线上展示销售中心,启动“互联网+”生态农业工程,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和壮大农业电子商务主体,创新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保证绿色农产品的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