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 农业农村领域结硕果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立足各自农情特点和功能定位,分别发挥农业产业、资源和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重点在产业、科技、生态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京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对接座谈会
强化组织领导,协同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三地农业农村部门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农村专题工作组,明确日常沟通和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签定《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框架协议(2023-2027年)》。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包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内的推进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职责分工,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层层压实责任。
强化政策创设实施。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明确首都农业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印发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北京市落实<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等重要文件,研究落实首都功能定位和农业农村协同发展举措。
三地农业农村部门领导多次进行互访座谈,落实推进产业、科技、生态、产销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事项。
强化产业协作,优势互补效应快速显现
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自2014年开始,北京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疏解北京养殖、兽药、饲料等畜牧企业30余家,引导企业和项目转移至河北、天津进行产业布局。如首农食品集团2014年便启动婴幼儿乳粉重大项目搬迁,并在河北定州、承德、张家口等地建设奶牛绿色养殖、有机奶源生产基地和生猪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基地,仅承德大红门生猪屠宰加工基地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带动上游养殖户5400余家、下游物流100余家,每年为当地GDP贡献超2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涉农企业在承德市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19个,投资总额超过220亿元。通过引导北京涉农企业向津冀布局,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脱贫增收,有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
共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011-2018年,北京市累计投入资金1.58亿元,支持北京农业企业在津冀等地区建设174个蔬菜、畜禽外埠基地,年供京蔬菜28万吨、生牛乳17万吨、生猪17万头。2022年,北京市启动了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到2025年建设基地210个,目前已建成基地130个、总面积近10万亩,年供京蔬菜23.6万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奖补资金3650万元。
环京基地某基地整体图
专家对蔬菜基地现场核验
专家对蔬菜基地生产资质、生产流程进行检查
深化农产品产销合作。三地结合粮菜肉蛋奶果等农产品的生产优势和北京作为重要农产品主销区的市场优势,持续深化产销合作、供需对接。共同组织举办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和河北“净菜进京”“津农精品”系列推介活动百余场,畅通津冀优质农产品进京渠道,保障首都农产品市场供应。目前北京市场上约40%的蔬菜和鸡蛋、60%的牛肉、80%的羊肉来自河北;天津水产品供应量占北京消费量60%以上,丰富首都市民“菜篮子”、鼓起津冀群众“钱袋子”的效果明显。
京承农业扶贫战略工作会
天津农产品推介会
深化休闲农业协同。京津冀三地10个区县签定协议,共同推进建设门头沟永定河-河北怀来、平谷金海湖-天津蓟州区等5条跨区域经济发展带。三地休闲农业协会联合发布长城沿线、太行老区、运河湿地等5条“京津冀休闲农业精品带”,切实推动了三地区域经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强化科技协同,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构建农业科研协同创新机制。2014年,京津冀三地农科院签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合作协议》。2016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成立了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攻关与成果转化。目前已获得创新成果359项,包括新产品65件、新品种131个、新技术163项;建设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区域科技创新团队等区域创新平台20余个;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30余个,项目经费超4.5亿元;建立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引进果蔬新品种1700余个和多项国内领先新技术,构建起“京津研发、河北中试、就地转化、率先推广”协同创新机制。京津冀9所农林高校成立了协同创新联盟,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行动。围绕现代种业、生物技术、智慧农业、食品安全等农业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农业农村领域的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联合攻关。
密云京津冀玉米良种京科728交流会
加强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三地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及创新团队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品种联合审定、技术观摩、交流培训、擂台赛等数百场活动,推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技术人员、农业生产者9.6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市农林科学院在沧州、唐山、武清示范推广杂交小麦品种60万亩,实现节水3000万吨,增产4500万公斤;市农林科学院和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攻关的设施蔬菜生态环境智能调控技术,在石家庄、廊坊等7个地市累计推广20.8万亩,新增经济效益2.44亿元。
强化生态协作,共筑区域绿色安全屏障
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协作。三地落实大气联防联控责任,推进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目前北京平原地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全市93%的村庄、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共同推进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水源地保护,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同步对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等进行治理,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加强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实行京津冀植物疫情防控轮流值守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防联控、联合开发阻截管理系统,监测防控能力大幅度提高,同一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减轻。建立动物疫情联合预警机制,以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为核心,合力打赢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防控攻坚战。
加强农业执法监管协同。协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追溯应用、检测监测信息共享互认,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协同联动,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执法联动、协同办案等合作机制,有效守护了区域农业农村安全。
三地联合开展农业综合执法
三地联合开展农业综合执法
十载光阴,春华秋实。京津冀三地手相握、心相连,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农业农村协同发展结出的果实不断惠及三地人民。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将以持续促进产业共赢、科技协作、生态协同、乡村共建为重点,共同走出一条农业农村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共同富裕的区域协同推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