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讲的这个故事,有何启示?

发布时间: 2024-07-25 来源 :农民日报 浏览量:
【字体:

7月24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前不久去河北调研,看到一个74岁的老太太,我问她家里还有地吗?她说还有6亩地。我说租出去了没有?她说没有。我说你74岁还能种地?她说请人帮着种,搞托管服务,所有环节都是请人帮着种。她算了一下,托管比出租一亩地还多赚200多块钱,她说我多赚1000多块钱,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韩俊到农业农村部履新后参加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专门讲到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初一看,故事并不复杂。河北一位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算了一笔账,自己家的6亩地,怎么种、交给谁来种——

总的账目是,找托管服务,6亩地能多赚1000多块钱。而这当中,又有人力和农资成本节约的账。河北是小麦主产区之一,种麦子的辛苦,经历过的都知道,老太太年轻时可能也没少受这份累。而现在有了社会化服务,她不用自己开农机,不用自己打药施肥,只要签好合同,就可以坐等丰收,74岁也能把自家的地种好。另外,她买种子、化肥、农药,可以找社会化服务主体集中采购,价格更低,质量还更有保证。

更重要的是,这1000多块钱,这些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老太太不是通过传统小农经济实现的,而是搭上了现代农业的快车,享受到了现代农业的效率和效益。

过去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认识,“老乡”技术水平有限、机械设备不足、市场信息不了解,不把土地流转给“老板”,现代农业就不好干。但是现在,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化服务。

目前,我国有107万多个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了9100多万户小农户。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也包括大型农业企业,包括专门提供服务的主体,也包括自己流转土地经营、同时还服务周边小农户的。总之,只要你为农民提供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某一环节的服务,就包括在这个范围内。

而具体到服务形式上,根据农民需求不同,可以是全程托管,也可以是半托管,可以是代耕代种,也可以是代种代收代销的“一条龙”服务,总有一款任君满意。有了这样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使是74岁的农村老太太,也可以很轻松地参与到现代农业中来。

中国的国情是大国小农。我国的小农户数量,约占各类农业经营户的98%,他们经营的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近七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我们的农民扶一把。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在现代农业中,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农业现代化需要“规模”,但必须分清的是,我们究竟要什么样的“规模”。可以由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直接经营,这是土地权属上的“规模”;也可以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托管服务、代耕代种,这是经营方式上的“规模”。现代农业讲“规模”,核心应该是经营方式上的规模,和土地权属方面的规模并没有必然联系。

就像故事里的老太太,虽然6亩地的经营权还在自己手里,也不妨碍她参与到适度规模经营中来。“规模”的实现,可以流转土地,成为“我经营的地”,也可以经营权分属多户,由一个主体统一提供托管服务。这就是近年来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的深层逻辑。

其实除了经济层面的分析,这位老人之所以选择托管而不是流转,很可能还有情感上的考量。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来说,自家地里长出的粮食能到自己手里,意味着“一分耕耘”有“一分收获”,这是农民对土地的执着和情结。而且,74岁了还能种地,对老人也是一种价值实现、一份情感寄托。不是所有小农户都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尤其是年纪大的农民,干农业至少有经验,也有情感。这种情感需要被尊重,不能为了土地连片而强行推动流转,绝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损害农民的利益。

当然,这个故事也不是说,农业现代化没必要大户来干了,没必要土地流转了,全指着老太太来干了。中国这么多乡村,这么多农民,发展阶段和具体需求都不一样,相应选择的路径也不一样。至于具体选择哪种,还是要看哪种更合适。

小农户能不能跟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是完全可以的,而且路径是多元的。

在这场发布会上,韩俊明确提出,下一步,还要继续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流转要“有序”,体系还要“健全”。不妨设想一下,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基层探索形式出现。而只要有利于农业高质高效,有利于农民增收和长远利益,有利于乡村繁荣发展,让愿意从事农业的小农户能够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那都是我们所欢迎的。这也许就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