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为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经验,各方对于加强与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充满期待。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新时代十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际人士认为,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绿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我曾到中国多地参观访问,到处都能感受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埃及共产党总书记阿德利表示,中国很多村庄山水秀美,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美丽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曾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表示,中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之以恒植树造林种草,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目前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等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绿色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中国为保护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从近年来荒漠化防治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坚定承诺和决心。”泛非“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高级主管马塞兰·萨努曾两次来华学习治沙经验,非常认同中方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他看来,中国的防沙治沙举措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只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整个地球都至关重要。”
“中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2000年到2021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25%以上来自中国。我们看到,中国探索出一条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顾问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为全人类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的典范。
奥地利中国与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哈内斯·费尔纳表示,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的领跑者,在该领域的研发和实践处于世界前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善于从宏观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动态调控和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不可分。”
“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令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非洲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印象深刻。他表示,如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是世界性难题。“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方向,为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表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鼓励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培养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重要目标,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以荒漠化防治为例,中国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培育、精准扶贫相结合,实现了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
布希巴看来,中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前景光明,令人期待。“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领域为世界作出了表率,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宝贵财富。”
“过去10年,中国为绿色发展投入了庞大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在陕西延安附近的村庄,我看见曾经荒凉的黄土地上已长满树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鲁斯兰·肯扎耶夫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中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巴西巴伊亚州政府规划秘书处官员弗朗西斯科·戈麦斯表示,目前,很多中企在他所在的巴伊亚州投资兴业,助力当地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发展。“巴西希望向中国学习国土绿化、造林融资及其技术,以恢复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治理、荒漠化防治等方面国际合作。
阿德利注意到,中国积极向世界分享绿色技术和经验,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帮助有关国家荒漠化治理取得新进展。中国还为非洲援助实施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在非洲建设低碳示范区和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区等,“中国在帮助非洲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占全球1/3以上,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在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秘书长梁志华看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列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彰显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对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意义深远。”
今年6月,布希巴联合中方专家和农业科技企业,将在中国新疆成功应用的“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带到海湾国家阿曼,开启为期3年的试验示范种植合作。布希巴表示,环境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各国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将环境治理经验和技术分享给世界,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萨努表示,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框架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同各国分享生态环境保护经验,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携手各国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本报北京、开罗、墨西哥城、约翰内斯堡、阿斯塔纳、柏林、迪拜、曼谷、内罗毕、里约热内卢7月19日电 记者俞懿春、崔琦、黄培昭、彭敏、闫韫明、李强、刘仲华、管克江、刘慧、黄炜鑫、时元皓)(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