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蒲县大力开展“生态方”建设, 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0-13 浏览量:
【字体: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脉南端西麓,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地貌特点总结为“一水贯穿东西,五川沟壑相通,七垣条带分布”,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年均气温 8.7℃ ,年降雨量586毫米,无霜期171天。全县耕地面积35.29万亩。近年来,蒲县立足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资源禀赋,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初步形成了“2+2+X”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巩固提升生猪、肉牛两大养殖业,大力发展核桃、连翘两大种植业,发展苹果、马铃薯、食用菌、小杂粮、中药材、设施蔬菜等时令性、区域性特色产业。但由于蒲县耕地有机质含量低、土地生产能力相对低下,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等自然资源约束,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旱作马铃薯绿色增效技术、苹果生态栽培技术以及冷寒地区废弃物高效发酵技术与有机肥增施等技术应用试验,探索适合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与规程,推广示范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模式。

蒲县县城全貌

五鹿山

(一)主要措施

1.强化“一把手”工程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部署,建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评估确定的指标体系,高起点制定到2020年的农业绿色发展主要指标目标值。

2.强化定期调度机制

建立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推进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定期对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

3.强化政策引领

坚持把农业绿色发展纳入整体经济发展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原则,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蒲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山西省蒲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方案(2020—2022年)》等文件。

4.强化财政支持

2015年以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资金1.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亿元以上,列支专项工作经费300万元,保证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5.强化示范推广

2020年在全县示范推广“百亩核桃千头猪”“百亩苹果千头猪”“千亩玉米百头牛”“百亩构树千头猪”“千亩果园万只鸡”“千亩连翘百头牛”六个“生态方”试点,总投资1.1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325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950万元。

6.强化人才保障

引进山西省第二家,临汾市首家农业类院士工作站——李德发院士工作站开展“无抗”生物饲料研发,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进行深度合作,定期进行技术服务指导,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1.粮食生产总体平稳

通过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2.1万亩,粮食产量约0.8亿公斤。

2.畜牧业发展迅猛

引入天津宝迪集团,投资2.58亿元建设华北地区单体最大的2万头能繁母猪繁育基地,目前,能繁母猪存栏6600头;引入茂洲牛业有限公司,将蒲县打造成晋南牛最大的繁育基地;与江西正邦集团合作,引进纯种二元母猪4000头;目前全县生猪出栏达到20万头,肉牛存栏达到2.26万头,现有规模以上养猪场28个、规模以上养牛场37个。

3.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全部建立了溯源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养殖档案,建立完善了10个中药材和16家食用菌生产标准化档案,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目前,全县认证绿色食品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蒲县核桃、蒲县马铃薯)。

4.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县财政出台了《关于扶持畜牧产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对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新建粪污处理设施补贴50%,全县规模化以上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依托茂洲牛业新建2000立方沼气站,畜禽粪污综合率用率达到90.5%。

5.开展秸秆全量化资源化利用

通过整县推进,2019年全县秸杆利用量达到8.5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3%以上,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

6.推进地膜和农药包装物废弃回收利用

出台了《关于推进蒲县废旧农膜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每个乡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1个废旧农膜回收站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效果明显。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

7.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完成投资1840万元,在4个乡镇23个村建设完成了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以及垃圾治理项目涉及的2座垃圾填埋场、10座垃圾中转站及1座热解气化站,全县93个行政村全部实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县新改建卫生厕所共计15975座,改厕率69.1%。

(三)基本经验

1.园区化带动模式

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现有“五园”园区提档升级,每个区域或垣面集中发展了1类可持续主导产业,实现畜禽粪污、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构建农户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全县大循环的“三级”循环体系。

2.探索“种养加”一体绿色生产模式

强化落实特色农业产业和两大支柱型畜牧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引导农户种植青贮玉米,推广粮草轮作、林草间作、果草间作等模式,实施“种—养—加—肥”“畜—沼—果”循环有机产业。

3.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

着力破解“六大难题”,走精耕细作、用地养地、农牧结合的有机旱作农业路子,建设试验区、打造示范区、拓展辐射区,建立起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