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交流
余欣荣:深化对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自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研究越来越细致、部署越来越系统、成效越来越明显。在当前全球碳中和竞赛中,得标准者得先机,得标准者得话语权,农业绿色标准化能力已成为国家绿色竞争力的核心维度。笔者从三方面就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谈一些想法。
深化认识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推进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要求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绿色技术是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高效聚集的技术系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已在节水控肥、废弃物利用等领域建立了基础性标准,但面对农业全面绿色转型需求,全周期标准体系亟待构建,新兴领域存在标准空白。中央将农业科技装备定位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全球农业变革趋势的战略抉择。农业农村部党组也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科技装备的特点是推动育种、栽培、物流、加工等环节向智能化、高效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例如,北斗导航+变量施肥,较传统方式减少化肥用量30%,作物单产提高5%~10%;采后处理装备、果蔬预冷设备可降低损耗15%。推进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绿色低碳转型与绿色技术标准化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关系。前者是目标与过程,后者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工具与保障机制。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才能确保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和全过程,实现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发挥标准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中技术和制度的支撑作用。推进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是推动我国农业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的关键路径。一是加强借鉴。国际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均重视标准化对农业科技创新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加强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部门的联合协同,共同制定农业生产标准,解决单一部门、学科难以应对的问题。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持续发展写入《ISO战略2030》,成立智慧农业“战略咨询组(SAG)”,组织食品、农业机械、土壤质量、环境管理、物联网与数字孪生、自动化与集成等30多个ISO技术委员会、21个成员国制定智慧农业标准计划,推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二是竞争国际标准话语权。现在国际科技和产品产业的竞争正日益表现为绿色标准的竞争,中美欧竞相主导氢能、储能等领域标准,以掌控绿色产业链制高点。这种情况未来在农业领域同样如此,我们一定要下好先手棋。
深化认识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机理
这里的机理,是指事物变化或现象发生的内在原理、作用过程和因果关系。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因此,如果我们要做好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系统建设,就要花工夫研究和把握其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与规律,并在工作中很好应用。对农业绿色技术标准体系的认识一是农业绿色技术的内涵。农业绿色技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指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依托生物、数字、先进装备制造等技术手段融合协同,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实现最好的产出、最好的效率、最好的收益的农业科技活动与发展过程。其核心要义是“一导向、两最小、三最好”。二是农业绿色技术标准体系的内涵。农业绿色技术标准体系以增产增收、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富裕健康为核心,以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应用为驱动力,以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围绕“技术通用性、产业链贯通性、生产生活适配性、管理动态性”四大维度,构建包括农业绿色技术通用标准、基础调查与承载力评估、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标准、乡村绿色低碳生活标准、农业绿色评价与服务标准5个子体系,覆盖17个二级类别,形成覆盖“基础规范→数字技术驱动→应用实践→场景适配→评估反馈优化”的闭环体系。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体系的主要功能首先,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统一规则,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量化、可验证、可复制的对标框架。具体作用机制体现在:一是定义技术边界,明确“农业绿色技术”范围。二是统一评价尺度,为农业建立碳排放核算、能效等级等标准实现跨行业数据可比性。三是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通过兼容性标准减少市场分割,加速集成、整装农机农艺技术规模化应用。四是引导创新方向,农业绿色标准设定技术门槛,倒逼企业研发符合低碳目标、适合农民需要的高效技术。五是增强国际交流互认,对接以至于引领国际标准,促进我国农业绿色技术、产品、装备等的出口。其次,深刻认识当前农业绿色转型与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挑战。一是认识不到位,认知有误区,有的还停留在农艺型、模式化、食品级的绿色性层次,导致该项工作紧迫性不足。二是相比其他行业,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规律研究掌握不够,工作滞后于技术革新,建立“动态标准”机制十分必要。三是政策支持要加强,还没有有效地调动农民、各类企业、科研单位和社会参与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社会氛围。四是标准执行监管薄弱,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全流程溯源要突破。推进农业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绿色低碳。注重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支撑作用。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不断促进农业绿色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标准的有效供给,保持标准体系建设的适度超前。三是坚持技术集成。以农业绿色技术为手段,将单项技术标准向生物、数字、先进装备制造等技术手段融合协同的综合标准转化,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绿色技术标准紧密相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形成以农业绿色技术集成为核心的绿色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四是坚持统筹谋划。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社会团体的协调联动,实现农业全产业价值链标准化把控,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化之路。五是坚持严格科学程序、协同推进。转化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严谨的链型过程。一般来说,建立一个标准要经过提标、研标、制标、验标、定标和推标的过程。因此,以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为原则,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标准化活力,大力发展团体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引导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积极推进国家及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深化认识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举措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同配合一是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各部门在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多部门参与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可避免职责不清和推诿扯皮现象,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标准实施监管。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管等工作。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可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标准制定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如成立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新一轮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升级。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绿色技术团体标准研制。加大政策支持与投入力度一是保障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制定、修订、推广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三是完善补贴制度。调整优化农业补贴结构,向采用绿色技术标准化生产的主体倾斜。补贴制度可激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如对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农户给予肥料补贴,对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企业给予设备补贴。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一是加大对农业绿色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专业人才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四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建设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严格标准实施与监督管理一是实施宣传培训。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标准的认知度和执行力,指导生产者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二是考核实施效果。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考核机制,定期对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考核,评估标准实施成效,及时调整完善标准。三是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总而言之,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不仅是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器”,更是防止其转型偏离轨道的“校准仪”。未来,我们要以建设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体系为契机,加快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和新一轮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升级,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